今日揪小詩去探險!一直很想嘗試從清大蝴蝶園走到十八尖山的這條路線,終於如願了。
我們將機車停在寶山路清大南校門旁的機車棚,入口處在全家超商的對面,如果想少走一點路程,可以將機車停在最裡面喔。停妥後便朝向人文社會學院的方向前進,路邊也都有往蝴蝶園的指標告示,所以其實不難找。(出發前我還擔心迷路而上網找了許多資料哩~哈哈哈)
放眼望去一大片草坪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呀!而這件巨大的公共藝術品「葉子Leaf」也是讓人驚豔,對於能夠將葉脈精細地展現出來,又能夠優雅輕盈地彷彿落在草地上的一片葉子,讓人感受到這位藝術家內心的細膩;而這件藝術品的靈感來源是清大校園中的紫荊葉喔!
不知不覺就到了蝴蝶園的入口:終南小徑,我們有小驚訝一下,因為很像人煙稀少的學校後山,雖然內心對於前方會出現什麼有些微膽怯,不過我可是有帶登山杖,可以先嚇唬嚇唬蛇什麼之類的吧….
繼續前行,泥土路上被飄落的樹葉覆蓋,因為前幾日有雨所以路面有點濕軟,走沒多久到了岔路,沒細看指標便先朝左邊走去,後來發現走錯路才又折返。原來左邊是「球場花園」,我們目標是要走「斑蝶小徑」、再接到「環相思湖步道」。(可參見下圖,清大蝴蝶園官網下載)
沿途上出現的蝴蝶不多,對於蝴蝶生態不太瞭解所以就不著墨了。只是發現這地方有點可惜的是,不確定哪條路是路(因為全部都長一樣,盡是樹葉),我們走在斑蝶小徑上時,時不時用健行筆記APP確認走的路線是否正確,走到後面還因為路越來越窄而一度暫停,哈哈~好在最後還是堅持走下去,接到相思湖步道。
相思湖步道是柏油路面,沿途有樹蔭遮陽,地勢有高有低,作為平日運動鍛鍊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[ 提醒 ] 斑蝶小徑靠近慈塘的小路徑,行走時請務必小心,因慈塘邊並無任何護欄及安全防護措施,路也滿窄的,故需留意腳下的泥濘,以免踩空或滑倒。
沿著步道往上走,便會接到清大最高點:光明頂。此路沿途有許多雕塑,此處放了一個雕塑公園的大石頭,旁邊便是通往十八尖山的小路。此路徑為泥土路徑,人煙稀少,步伐偶有高低落差大的狀況,途中會經過比鄰的墓碑兩座(一座有破損、一座貌似近期),欲前往者自行斟酌。而此路會通往十八尖山上博愛街入口起算的二號公廁後方。
這看起來很像山溝。綠牆右側是清華大學,終於一解我的疑惑了!以往走在十八尖山上,有一段路旁邊是綠牆,我總是好奇著綠牆另一邊是什麼?好幾次都想爬上牆去,哈~
繼續前行,便會看到路的盡頭有二號公廁的身影隱約現身了!
到達此處我們算是完成了這條路線的小探險。接續往博愛街登山口的方向前進,在登山口處稍作停留,便從變葉木步道上山、折返回二號公廁、接回清大的環相思湖步道。
走回相思湖步道,走著走著意外發現這一處好美啊!而且人群相對少,所以走起來覺得非常愜意舒服~
因為時間還很早,我們便前往梅園。看到了傳說中站在中央講話會有回音的「月涵亭」,又名迴音亭。邊講邊往中央走去,哇~回音真的超大的耶!感覺很適合唱歌、練聲樂這類的活動。
我們在亭裡討論為何會有回音,後來猜測是因為把建築物上方的通風口處給封起來,風出不去、自然就在亭子裡迴盪了;不過網路上一查其資料,答案是:特殊的多邊形設計能產生強烈的迴音!
前燕京大學校長梅貽寶先生(1922級校友)也在為紀念其胞兄梅貽琦校長逝世15周年捐贈「月涵亭」紀念梅貽琦校長,完工於1978年4月,設於梅園右側,並由梅貽寶先生題詞,以隸書鐫刻,敘述對胞兄孺慕之情。亭中地板刻有清華大學校徽,亭身為環狀圓形,共有12道出口,其特殊的多邊形設計能產生強烈的迴音,故又稱「迴音亭」。對此,《清華雙周刊》195集記載﹕「有人曾說,這正代表梅校長生前的諄諄善誘,仍將迴音不止」。四周綠樹環繞,顯得格外清幽。(轉載於:清華一百問)
這引起了我的興趣!在網路上用關鍵字查詢,沒想到有「建築聲學」這門研究,提到了北京天壇的例子,著名的「三音石」處於圓形圍牆的中心,這裡發出的聲音,經四面牆壁的反射,回聲就返回到中心位置,再繼續向前到對面牆上再反射……所以照此論述,月涵亭也是類似的設計原理吧。
離開月涵亭後,經過梅亭、然後來到梅貽琦校長陵墓及其前方的梅園,龍柏在路旁兩側筆直地守護著,每年亦會有祭梅活動,以感念梅校長的敦敦教誨。兩旁梅園因為花期已過,所以我們去的當下沒遇見到梅花盛開的模樣,真是可惜阿!只能明年早點來了。
之後就靠著健行筆記APP的地圖走到南校門,不然我這大路癡可能無法走出校園吧!哈哈哈哈哈~行程的最後用這張照片當作結尾,喜歡這樣發現角落的靜謐。
附上健行筆記GPX路線:清大蝴蝶園>十八尖山>梅園
留言列表